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与阿里巴巴公益联合举办的"AI赋能教育公益路径探讨"沙龙于2025年2月27日在京成功召开。本次沙龙以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开展,中国公益研究院李静副院长主持,汇聚了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世纪好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心纪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奇点公益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此面向上青年创新加速器等多方力量。科技企业、社会组织、教育机构、慈善专家等多元代表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重点探讨了智能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质量、服务弱势群体的实践路径与未来发展方向,为技术变革带来的教育重塑提供了多维度的公益思路。
AI赋能教育公益的多元感知
1.助力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
好未来社会责任部负责人余琦景首先系统阐释了好未来在AI赋能教育发展的公益创新实践。她指出,依托AI技术构建的智能教育系统实现传统教育"不可能三角"(大规模普及、高质量输出和个性化服务)的突破。通过远程学习平台、虚拟课堂、双师课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触达范围,让更多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内容;运用学情动态与学习行为分析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提供针对性辅导,在保持大规模覆盖的同时兼顾教学质量与个性化服务。同时,在乡村教师资源配置不足的情况下,通过AI技术辅助教师跨学科和跨年级的教学能力提升。结合作业批改等日常工具,不仅减轻教师工作量,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性看待科技。
余琦景分享
2.助力教育平等,关爱特殊人群
阿里巴巴公益项目“追星星的AI”发起人张好,在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人工智能赋能特殊教育创新实践的同时,介绍了智能技术推动教育公平的突破性解决方案。该项目融合多模态大模型技术,针对孤独症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研发出定制化AI绘本生成工具。这一创新实践不仅验证了AI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更通过持续迭代,为特殊普惠教育模式提供技术新范式。
张好在线分享
3.心理守护与情绪应对
关于守护校园儿童心理健康,北京奇点公益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创始人张博重点分享了“儿童心理守护行动”项目中AI技术的应用经验,该项目利用AI技术为低资源地区的儿童及老师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包含AI儿童心理疏导及干预陪伴助手、为儿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AI心理健康测评、为老师提供心理健康培训及AI心理健康教育助手;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捐赠教辅工具四项服务。通过以上举措,为学校场域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持。陪伴聊天,AI可以为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及时纾解儿童情绪及压力;心理测评则能及时发现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早及时进行有正对性的个性化干预;培训服务及AI心理助手有助于提高当地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让老师及时获得专业心理知识的支持;捐赠教辅工具则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习提供了基础物资保障。
张博分享
而面向支持大众心理健康、情绪舒缓,广州心纪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MO徐康慷则从心灵成长、自主心理健康管理的角度为我们展开介绍。心纪源开发的“林间聊愈室”是一款面向年轻人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的APP。它区别于传统文字、静态的沟通方式,以小动物为主体形象,打造可视的、动态的聊愈体验,结合心理、思维、效率工具,做到让情绪看得见,方案帮得上,降低理解和表达的门槛,让更多人都能感受到更智能、更普惠、更生活化的心理服务。
乡村教育面临的真实挑战与AI期待
尽管已经有各类AI 赋能教育公益的实践与探索,但是AI技术在助力乡村教育提升上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北师大资产经营公司社会责任部主任赵欣结合近几年乡村教育帮扶项目的实践和研究,从乡村教育的需求端和供给端进行了详细介绍。在需求端,由于地域限制和经济条件等因素,乡村教育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往往被忽视,乡村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在供给端,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非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等导致的问题尤为明显。
与此同时,AI教育产品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也存在智慧课堂闲置、智能教学工具操作复杂、AI助学设备因基础网络条件制约无法正常使用等问题。此外,AI技术的发展有可能会带来了新的差距,如乡村地区学校人均信息化经费紧张,形成了新的不均衡。
基于此,嘉宾们就AI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潜在应用前景展开了热烈讨论。嘉宾一致认为,AI无法解决全部问题,但是通过在线教育平台、智能学习工具等方式,可以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乡村地区,提高教学质量。然而,AI技术在乡村教育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门槛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经济成本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和软件开发等。嘉宾们一致认为,推广普及AI技术需要更多的跨界协作和创新实践,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技术变革重塑未来教育公益路径
沙龙结尾,华民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冯凌进行总结发言,从宏观层面回顾了近年来教育行业的变化,以及AI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她认为,AI技术的出现对教育公益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让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平等获得进入未来发展的入场券;确保AI技术的发展能够遵循教育规律,不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了教育的本质等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伦理和社会影响,例如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公平性等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挑战,才能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此,她呼吁可对AI助力公益教育行业进行全面的整体性扫描、注重AI公益项目评估,以及AI助力职业规划、职业教育的公益投入,以确保AI技术的应用能够真正、有效造福社会,全面支持全龄段的教育发展。
通过此次沙龙活动,与会者深入探讨了AI技术在教育公益路径中的应用和挑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AI技术将在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教育公平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52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