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 > 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和合文化润校园 特色创建树品牌
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和合文化润校园 特色创建树品牌
来源: 未来网   作者:    2021-11-03 14:59:00   编辑: 未网视频徐博   www.k618.cn
内容提要: 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始建于1979年,期间数度更名,1993年更名为中原油田第十三中学,2005年学校整体移交濮阳市,定名为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

  

  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始建于1979年,期间数度更名,1993年更名为中原油田第十三中学,2005年学校整体移交濮阳市,定名为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数为3100余人,在职在岗教职工189名,其中中小学高级教师34名,中小学一级教师46名,学历达标率100%,高学历教师达标率90%以上。梯级队伍中,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中心级教学名师2人、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18人,骨干班主任7人。

  学校占地总面积18425.6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为12783平方米,校园整体布局上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为全塑胶运动场,东部为教学区,坐落着德慧、德智、德圣、德馨四座教学楼,设有少年宫和音乐、美术、舞蹈、科技、党团队等活动室,理化生实验室、录播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功能性教室齐全。

  近年来,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充分挖掘“和合”文化内涵,创新教育理念,以“和合”思想为指导,实施“和合”管理,打造“和合”团队,构建“和合”课堂,加强“和合”德育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一、“和合文化”之要义

  中国古代“和合”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谓“和合”,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连起来即指在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矛盾、差异的前提下,把彼此不同的事物统一于相互依存的和合体中,并在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点而克其短板,使之达到最佳组合,并由此促进新事物的产生,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和合文化”最早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提出的名词, “和”是中国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和谐”的意思,“和”本身已经包含了“合”的意思,就是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张教授要突出这一点,就在“和”后面加了“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2013年,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开始推广实施“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成长从竞争文化向合作文化转变,课堂教学角色更注重专业调控;学生发展中互帮互助,更具学习力,也更具团队精神,形成了学生合作共长、教师合力共进、学校共赢的校园文化。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和为贵”思想是对中国传统“和合”思想的价值肯定;孟子明确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从而把“人和”推向新高度,由此可见,“和合”文化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2015年,“孔子学堂”在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挂牌成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成为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辅助性教育阵地。教学与德育实现了 “和”“合”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奠定了“和合文化”在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发展的基础。

  

  二、“和合文化”之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指出:“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我们民族的理想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也正基于此。因此说,文化育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必然要求。”今天,和谐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重要内容,和合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辩证的互动关系,和合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社会发展的保障,充分挖掘“和合文化”理念蕴含的时代价值,能够为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取之不竭的资源,尤其对于指导当今教育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三、“和合文化”之特征分析

  和合思想的精神实质是追求异质要素的相互融会贯通、相异相成而形成的和谐体,因此和合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包含了差异、冲突、融通、整合四个层次:有差异则必有冲突,有冲突则必有融通,有融通而必将导致整合,事物由此得以发展。在具体教育教学实施中以“和”为价值导向,实现学校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以“合”为途径和手段,依托“孔子学堂”弘扬传统文化,依托“合作学习”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使受教育者得到优质均衡发展,达到有目的、有价值的实施过程。和合思想的精神实质通过以下四方面的特征凸显:

  

  (一)多元统一,追求和谐

  这是和合思想的本质特点,和是异质因素、事物的共处,合是指异质因素、内容的融会贯通,二者联用,内含不同事物及其因素的相异相成和紧密凝聚,从而形成总体上的平衡、和谐、合作的的过程。在学校中,有不同的主体、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发展层次,从某种意义上讲,“和合”即和谐,即要达到学校各方的调和、兼容共处。

  (二)尊重差别,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原则认为事物虽各有不同,但绝不可能脱离相互的关系而孤立存在,“和”的本义就是要探讨诸多不同因素在不同的关系网络中如何共处。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有着性格差异、智力差异、知识水平差异、学习兴趣差异等等,面对这些差异,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正确对待差异,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我们在“合作学习”中,针对小组内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力发展情况,因材施教,布置不同的任务,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

  

  (三)注重整体,协同发展

  “和合”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强调整体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荀子曾言:“群居合一”,认为“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提倡发挥不同个体的积极作用,实现整体的和谐发展,与我们“和合”理念下倡导的师师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是相一致的。

  

  (四)以人为本,知行合一

  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强调“大地之性人为贵”,“人者,大地之心也”,崇尚人文精神,充满了对“人”的关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内涵,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现,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四、“和合文化”之发展路径和内容

  确立了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发展战略。围绕两个体系——内在文化建设体系与外显校园建设体系,突出五大系统工程建设——以人际关系文化为先导,以环境文化为基础,以管理文化为保证,以行为文化为表现,以课程文化为依托。

  

  (一)建构以“和合”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学校文化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在教育教学具体实施中以“和”为价值导向,实现学校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以“合”为途径和手段,依托“孔子学堂”弘扬传统文化,依托“合作学习”提升能力,促使受教育者得到优质均衡发展,达到有目的、有价值。在这种理念指引下,学校形成了以“和合”文化为灵魂的“一训三风”,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校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校风、“求真务实,相互协作,主动反思,勇于创新”的教风和“严肃活泼,踏实认真,合作学习,善于思考”的学风,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和合”文化体系。

  (二)建设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学校围绕“和合”文化这个主题,以“和合”思想的整体性、辨证性、和谐性整合资源,融合智慧,注重物质美的空间形态与荷载的文化内涵相契合,建设洋溢书香与人文关怀的校园。

  步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们德慧楼东侧的“和合”巨型浮雕,浮雕的左上方代表我们可爱的教师队伍,他们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把住素质教育的航舵,他们俯下身躯,用自己的“爱心、耐心、恒心”,关爱学生,浮雕居中的两个强劲有力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既指全体教师的精诚合作,又指师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也更代表了十三中全体师生与家长的互相信任。所以才有了浮雕右下方我们十三中学生的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整体风貌,他们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蹬直双腿,不断向上攀登,右侧那成熟的麦穗就是对自己、对老师最好的回报,整个浮雕就很巧妙地体现了我校“和合文化”特色学校文化理念。

  一草一木皆有情,一石一壁有故事,楼道文化墙用心设计,让学校成为学生心生向往的地方。德圣楼楼道以“放飞梦想、快乐成长”为主题,一楼的楼梯角别具匠心地设计了茶座、棋盘等具有中国元素的小桌、小凳,让传统文化无声无息地浸润学生心灵,从一楼到五楼的楼道墙上挂满了学生的作品。德慧楼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以“无处不愉阅”为设计理念贯穿全楼始终,有一楼的好书推荐角,有二楼至五楼的节日小报展,像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我们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通过节日习俗、节日的由来、节日的故事等板块让孩子们了解我们的节日,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教室是学生在学校成长的主要场所,教室内的班级公告栏、光荣榜、卫生角、读书角等,各个班级自行布置、设计,营造了富有特色的教室环境。教室外统一制作的班级名片,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班训、班级口号、班级标志等,使教室内外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让每个学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个性化的班级环境氛围中,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建立以“和合”为核心的学校管理

  在“和合文化”理念下,领导班子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学校制度转变成一种教育文化来影响和感染教师,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管理的人性温度。我校实行“校级领导分管、中层领导负责”的管理模式,每位领导分管一个年级组,具体负责抓好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减少管理层次,缩短指挥链,使各部门的事权和人权协调统一,强调各部门的合作协调,和谐共进,提高了管理效能。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质量,促进教职工转变观念,我校相继制定了《教职工考核方案》、《学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评选条件》、《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办法》、《优秀班主任考评方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等评比办法,将竞争和激励机制引入分配方案,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拉近干群关系,领导班子经常深入教师生活、教学一线,及时了解教师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定时体检,帮助教职工释放工作压力,利用三八节、元旦等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教职工生活,营造了和谐民主愉悦的工作环境,建立起和谐互信的干群关系。

  

  (四)塑造以“和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

  1、把“和合”文化建设与师德师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师政治素质、职业规范和道德水平为重点,通过全员培训、学校例会、教职工大会等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引导教职工知法、懂法、守法,严格规范施教行为,形成讲正气、讲合作、讲奉献的思想作风。通过完善《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和合”团队建设纲要》、《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师德考核方案》《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师德考核细则》等系列评价制度,依章管理,严格落实,形成了规范执教、团结合作、争优创先的工作作风。通过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师德主题征文等活动,组织全体教职工签订“三位一体”承诺书、治理教育“四乱”承诺书,明确了治理内容,强化了责任落实,为全体教职工筑起了牢固的反腐安全堡垒。通过开展“和合团队”、“和合校园感动人物”等评选活动,对先进员工予以隆重表彰,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了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2、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一是实施全员培训,学校制定了《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学案导学法”课堂结构及基本流程》等规章制度,通过全员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二是实施“拜师带教工程”,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三是实施“名师工程”。我校充分挖掘自身师资优势,把特级教师和市中心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织起来,成立“名师工作室”,通过名师课堂、“和合教育沙龙”、“和合教育论坛”等形式,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3、强化课题研究,推进校本教研。学校确立了“学校—教研处—教研组—教师”四级研究体系,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健全了课题研究基层组织机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课例剖析、教研沙龙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在近三年的特色学校创建中,有15项市级、中心级课题立项,其中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全面发展的少先队微队课开发与应用研究》也于2020年成功立项。在2020年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就获得校本课程建设成果一等奖3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等奖2项。

  

  

  (五)推进以“和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

  “和合”教学是一个和生、和达的生命过程。“和合”教学注重协调各种对立因素,将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有机协调、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因素发挥最优的效能。“和合”教学充分体现平等、尊重、民主、开放、协商的原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自由争论等学习形式,让各种矛盾展示、释放、碰撞、吸纳、融合、化生,完成矛盾融突,达到新的生成。

  1、生生的“和合”。每个班级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按知识水平、能力、性格等分成6人小组,并明确小组内每名组员的职责分工。在学习中通过互说、互助、互评等方式实现“兵教兵”,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和相互补充的目的。

  2、师生的“和合”。通过“导学案”的运用使师生将预习落到实处,课堂上学生在小组讨论阶段,教师也适时参与小组的各种学习活动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调控、评价,并及时反馈、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3、师生与课堂教学情境的“和合”。“和合”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主”,为有效教学提高情境性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贴近生活、体现学科特色、编制有价值的问题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完成教学,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4、改变评价机制。采用“捆绑”式评价的方法,在学习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学生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评价内容由过去的重学习结果变为学习过程和结果并重,包括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纪律、学习成绩、作业、卫生等等。评价主体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主变为以学生评价(自评、他评、互评)为主。 “学案导学”与“合作学习”的双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效果,大大减少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促进了学生的整体提升。

  (六)开展以“和合”为核心的德育活动

  学生是学校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校的生活,也应构成形象塑造、发展动力于一体的学生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1、优化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制定《习惯养成与学习方法培养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编印《学生一日常规》、《校园文明行为“十讲”“十不”》等常规管理制度,开设“道德、励志”大讲堂,着力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综合素养。同时,充分利用班会、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和合”德育系列活动,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每周评出“和合”班级、“和合”学习小组,进行表彰,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

  2、丰富德育活动,突出教育实效。常规德育活动贯穿课堂内外,发挥团委和少先队管理职能,做好发展新队员、红领巾广播站、每周升国旗等工作,激励引导学生健康向上、遵德守礼。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的中国梦”“经典诵读”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组建志愿服务队,全校师生全部完成志愿者注册,并开展了进社区、进养老院、文明交通指挥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

  3、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创办舞蹈、戏曲等学生社团。充分利用“科技节”、“艺术节”,开展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两课一操”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定期组织开展春季田径运动会,增强学生体质。

  4、建设“和合”家校关系,汇集社会教育力量。和合教育是协调、统一的教育,学校定期改选家长委员会,完善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拓宽家长委员会工作思路,为学校工作开展献言献策。定期召开家长会建立和拓宽家校联系渠道,形成家校合力,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合作、整体协调的“和合”德育新格局。

  

  五、“和合文化”之创新实践

  (一)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

  习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油田十三中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河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将“和合文化”特色创建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

  1、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充分利用春节之喜庆、清明之缅怀、端午之追忆、中秋之团圆、重阳之敬老,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和合文化”中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师生中广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谣传唱、主题班会教育、网上向国旗敬礼等活动。尤其是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课活动,受到了省委、市委宣传部领导的观摩指导,我校6位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各环节,诠释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探索创新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体化、系统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有益探索,也受到了《河南日报》的专题采访、报道。

  (二)与志愿服务相结合

  团结和合、向善向上是志愿服务精神的体现,我们将“和合文化”理念与志愿服务相结合。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安全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全体党员在学校倡议下,于疫情之初即组建“和合志愿服务队”,广大“和合”志愿者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在校的值班值守、分发教材、防控知识宣传、消毒消杀、防疫物资准备等工作。在维护好校园安全的同时,广大“和合”志愿者还纷纷前往各社区报到,参与社区值班、宣传疫情防控工作、调查统计离濮返濮情况等,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彰显了疫情期间党员的责任担当、守护了初心。

  在疫情形势趋于好转,实现正常化复学后,广大师生纷纷加入到“和合”志愿服务队。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倒计时的紧要关头,壮大了的“和合”志愿服务队全力以赴投身文明城市创建分包网格工作,走上街头维护交通、站岗值班,深入社区清理垃圾、小广告,为濮阳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三连冠”贡献了力量。

  (三)与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相结合

  修德明礼,和合齐家,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是特色学校创建的有机补充。一是围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组织20余位教师精心编制了简明易懂的校本教材——《文明伴随我成长》。我们把教材搬进课堂,推动公民素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学生把教材带回家,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成员共同提升。校本教材注重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礼仪教育相结合,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注重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注重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二是整合资源,深度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蕴藏丰厚,而且组成元素庞多,涉及到政治、思想、衣食住行等领域的各个方面。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创新传承方式,以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为载体,将初一至初三36个班级分别编为北京班、上海班、山东班……,以各个班级11个合作小组为单位,集合了语文、历史、地理、政治、音乐、美术等多门学科的教师,围绕行政区划来历与沿革、区域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名人、传统习俗、传统艺术、语言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人文景点11个方面开展探索活动。这些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拓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加深了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教学得以传承、发展和创新。

  六、“和合文化”之创建成果

  数十年风雨历程,数十载春华秋实。学校秉承“习惯养成,礼仪教育,理想树立,放飞心灵”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培养健康、向上、有创造力学生”的办学目标,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办特色、创品牌为宗旨,创新实践,大胆改革,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首批教师教育实践基地、河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濮阳市文明单位、濮阳市首批文明校园、濮阳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濮阳市先进党支部、濮阳市生态文明校园、濮阳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先进学校、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首批特色学校等诸多荣誉称号。

  2015、2016年度乔云苒、刘小雨两位同学,分别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最美中学生”荣誉称号,朱笑颜同学被评为2017年度“河南省文明学生”,充分展示了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2018年12月河南省教育专业报《教育时报》以《依托“八个一”工程,推进文明校园建设》为题对我校进行了专版报道。在近年来的中招考试中,学校先后有郑彰婷、乔程昱、翟雪晨三位同学摘取了油田教育系统中招状元,历年来的中招综合成绩一直保持在油田教育系统先进行列,为油田几所高中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子,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和合”文化特色品牌为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的快速、高位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在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这片育人沃土上,全体师生将奋发进取,求实创新,全力推进“和合”文化特色发展,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成功之花。(作者马国民 系濮阳市油田第十三中学校长) 

【编辑: 未网视频徐博 】
上一篇: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52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