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北京2月23日电(记者 李盈盈)“这段时间以来,关于作业的管理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天,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正在研究进一步规范作业管理的有关办法。
“认真批改作业是教师履行教育职责使命所在。”他重申,“学校的作业不能让家长监督学生去完成,也不能要求家长批改或者签核作业。”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出席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在学校建立作业公示制度
对于大家非常关注的中小学生的作业管理和手机管理问题,吕玉刚指出,中小学生的作业管理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要控制好总量,这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基础。”吕玉刚希望各地认真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关于控制不同年级、学段学生作业时间的有关规定要求。即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学校加强作业管理,要加强学科组、年级组关于作业的统筹,不能语文留语文的,数学留数学的,最后加在一起,作业就过量了。所以,年级组、学科组要统筹作业总量,在学校建立作业的公示制度,合理调控作业的结构和总量。”吕玉刚补充道。
其次,要提高作业质量。要把作业质量的提高作为统筹作业管理的核心环节,科学、有效、合理地设计作业,并纳入学校的教研工作体系,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各地要积极探索组织高水平学科教师,开发一套体现素质要求、符合教学规律、覆盖各门学科的基础性作业。
同时,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和不同学生的需要,积极开发不同类型的作业,供选择使用。
再次,要认真批改作业。“这是教师履行教育职责使命所在,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
吕玉刚强调,“教师必须认真做好作业的批改工作,发挥好作业对巩固学生学习成果、老师科学评价、诊断学情、有效实施因才施教的重要手段。”
“这个工作要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来执行。作业批改之后,要认真进行反馈,特别是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存在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帮助、解答、辅导,促进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吕玉刚如是说。
最后,为家长减负。“家长减负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给家长增加负担。学校的作业不能让家长监督学生去完成,也不能要求家长批改或者签核作业;另一方面,家长也不能给学生留过多的额外作业,包括校外培训机构的作业。”
家校协同解决孩子使用手机难题
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发社会关注。
该《通知》要求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随后,多地出台了相应的办法。
可是,放学之后,学生有很长的时间会接触手机,在这段时间里,如何做好手机的管理?
对此,吕玉刚解释称,各地各校要认真落实《通知》,按照“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细化管理措施,准备必要的手机统一保管装置。
吕玉刚表示,“孩子在家使用手机的问题也是个难题。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家校协同。”
第一,要加强孩子的教育引导,家长、学校要共同做学生的工作,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过度使用手机、沉迷网络的严重危害性,要让孩子有这种自觉性,增强这种自觉意识。
第二,要跟孩子协商确定使用的时间。在家里既不能严格禁止孩子使用手机,也不能过分纵容孩子无限制地玩儿手机。家长应该和孩子约定一个时间,在什么情况下用,用多长时间,最晚几点不能再用了。
第三,要积极地寻找替代品,主动开展亲子活动。家里要创造丰富的生活环境,比如通过阅读、锻炼,把孩子一些时间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
第四,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沉迷网络,家长自己玩手机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不好的,这也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共同努力,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52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