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号,我们做为全运会信使来到华南农业大学采访了一位世界冠军----刘秀华教授,她作为中国举重名将闻名于世界,曾20次打破世界记录。她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的汗水,而赛场下一次次的练习也只为上场的那几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她的一席分享,让我们感悟很多。
一、 困难与荣誉交织的成长轨迹
奋斗拼搏是体育精神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采访交流从举重冠军的经历揭开帷幕。由刘教授的分享可知,刘秀华教授曾为减重达标3天不吃不喝却依然要持续训练。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她想要的不过只是平常我们认为不起眼的一个雪糕,每天的训练,她的衣物都可以拧出汗水来,她练的每一个动作,流的每一滴汗水却含有对梦想不懈的奋斗与追求。她在像你我这样的年纪便开始艰苦的专业训练,她勇敢地走出了舒适圈,以奋斗直面挑战,这样的事迹与精神激励着每一位逐梦者砥砺前行,不畏困难。
刘教授的运动生涯充满挑战,但她一直以积极的姿态直面生活与赛场的双重考验。在她一次次面对坚持与放弃的挣扎时,她也得到了身后团队的支持,帮助她一起共度难关。从训练场到赛场,个人与团队环环相扣,融为一体,才拼出来之不易的成功,这也让我们感悟到要学会感恩团队,感恩机遇,也感恩那个永不言弃的自己。
(采访刘秀华教授)
二、身份转中的责任坚守
当小信使问她“从运动员到教练员的转变难不难”时,她目光坚定地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运动员要更专注于突破自我,而作为教练员则是要将经验传给下一代”。面对这一项为国家而奋斗的事业,无论身份如何转变,我们始终要将初心落实在“为举重事业添砖加瓦”上。作为教练和老师,她谨记要把自己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和专业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为国家举重事业积蓄更多的能量。
三、 在坚守中注入热爱与创新
"每天重复这些动作不会枯燥吗?"我们问到。的确,把举重枯燥的六个基本动作每天重复成千上万次,换作我们常人早已放弃。可她却笑着告诉我们: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是赛场致胜的基石,必须千锤百炼,而化解枯燥的密钥则是注入热爱。我们只有将热爱与创新融入每一个平凡的动作或者事,才能让单调的训练动作“活"起来,成为通向卓越的阶梯。"把每一次举重当成靠近成功的一步,枯燥也能因热爱而化为养分!"
四、心态调整的实战智慧
对于每个运动员而言,实力是基础,比赛现场更重要的就是比心态,可能因为一个紧张就会与冠军错过。所以刘教授告诉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化解紧张,将赛场当作训练场。我们从中学到了非常重要的生活智慧——在实战中炼就放松智慧,面对重大事件、紧急关头可以试着深呼吸,内心告诉自己要放松,以平常心应对挑战,没什么大不了的!
(刘秀华教授的课堂)
五、直面挑战,脚踏实地突破自我
在每一次日常训练中,我们要不断地突破自我的极限,"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没有上限,只要脚踏实地,直面困难与挑战,就一定能像刘教授一样一次次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打破不可能。“咬咬牙,挺过去就是成长”。突破自我是进阶的密码,不断挑战极限,才能拓宽未来的深度与广度。
(刘秀华教授讲课)
总结:本次全运会小信使们以青春的视角,从刘秀华教授的分享中,叩开举重世界的大门,感受运动员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与坚守。这次难得的经历也让我们明白体育精神的内涵:是冠军领奖台上的荣耀,也是训练里的卷斗;是不同身份转换的担当,也是赛场内外的成长。体育不止竞技,更是热爱与梦想的交融,是奋斗与团结的协作。这也正是我们所理解的全运会体育精神!
在未来,相信每个逐梦者都能从体育运动中汲取力量,热爱与坚守会成为奋进的底色,推动我们的体育事业与祖国建设事业共同前行!
(第九组小组照)
组长:
辛淼淼(于都县雩山中小学七年级)
组员:
陈羿廷(湖南师大附中植基中学七年级)
张茗煜(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八年级)
张茗芯(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五年级)
版权所有:未来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7024435号-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客服电话:010-57526311